2018年中国证券私募基金年度报告

时间:2019-01-17   点击次数:3605

  • 原创:排排网研究院     转载:石浦投资





    一、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状况


    本研究报告所指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包括了信托、自主发行、公募专户、券商资管、期货专户、有限合伙、海外基金等类型或渠道的私募基金产品,同时我们根据投资策略情况将所有产品分为股票策略、相对价值策略、管理期货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宏观策略、固定收益、组合基金和复合策略等八大策略。


    1、2018年私募发展行业数据


    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2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4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 7.46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2.78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4.57万人。


    2018年私募投资管理规模相比于2017年底,增加了1.68万亿,基本是上半年的增加量,而下半年基本处于横盘状态。而管理人数量来看,全年基本上是处于缓慢增加状态,全年新增管理人数量2002家,新增备案基金数量8224只。但是细分到私募证券投资来看的话,2018年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证券私募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连续多月出现下降。这可能和二级市场的行情走弱高度相关。


    2、私募证券投资发行清算统计 

    最近5年,私募基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私募证券投资产品发行数量也上升了好几个等级。不过最近三年,产品发行数量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结束了2016年的野蛮生长。2018 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共发行10956只产品,私募产品发行数量年内月均在800至900只左右。产品清算方面,今年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清算产品数量累计5669只,其中以股票策略为主。



    二、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整体业绩


    1.  2018年各主要市场回顾


    股票市场,2018年,沪指全年跌幅位居历史第二,三大指数皆出现单边下跌。在1月份的大蓝筹行情之后,沪指从3578点一举跌破了三年前股灾底2638点,最低跌至2449点。从指数跌幅来看,各大指数从1月底、2月初的最高点,到今年的最低点,上证50从3202点—2256.47点,最高跌幅29.53%;沪深300从4403点—2964.88点,最高跌幅32.68%;上证指数从3578点—2499.20点,最高跌幅31.44%;深成指从11633点—7084.44点,最高跌幅39.10%;中小板从8164点—4664.40点,最高跌幅42.87%;创业板从1919点—1184.91点,最高跌幅38.25%。


    债券市场,利率债自年初以来收益率呈现先下行后维持震荡的格局,在年初短暂的流动性超预期宽松下,利率债收益率出现明显下行。但之后经济基本面回落迹象明显,社融融资规模快速下滑引发经济下探的担忧,导致收益率上行乏力,而同期美联储开启缩表、美债收益率上升也客观制约了收益率继续下行。


    期货市场,趋势行情明显多于震荡行情,对管理期货策略私募而言,是丰收的一年,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2017年,但不及2016年平均收益率。2018年期货策略私募的平均收益水平在八大策略中经常名列前茅,得益于商品期货市场四波十分明显的趋势行情,特别是第四季度较大幅度的下跌趋势行情。


    2.  八大策略指数表现情况


    2018年最后一个月,各大指数再次选择回踩前低,沪深300指数再次单月下跌5.11%,导致全年指数几乎收在低位。对于12月份,各大策略几乎全军覆没,除了固定收益策略以0.01%勉强为正。12月份股票策略指数单月下跌2.92%,在八大策略里面排名第八,连续两个月垫底。其余6个策略均出现不同幅度的跌幅。



    3 最近一年回撤与夏普比率统计


    从私募排排网的数据统计得到八大策略私募基金近一年的最大回撤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股票策略来看,最近一年的平均回撤为23.90%,和上个月基本持平,其中15.33%的产品最近一年最大回撤在10%以内,58.51%的产品最大回撤超过20%。相对价值策略和固定收益的整体回撤较小,平均回撤分别只有6.68%、3.36%,相对价值产品中,77.74%的产品回撤在10%以下;另外组合基金的平均回撤为12.59%,相比上个月有所增加,但是仍旧远远低于股票多头的平均水平。



    从私募排排网的数据,统计得到八大策略私募基金近一年的夏普比率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正夏普比率最高的是管理期货策略,高达71.12%,相比上个月继续有所上升,超过固定收益策略的68.85%;最低的是事件驱动策略,只有10.57%的产品最近一年夏普比率为正。而对于产品数量最多的股票策略,平均夏普比率为-1.11,其中只有13.71%的产品夏普比率为正,9.90%的产品夏普比率位于0至1之间,数据相比上个月有所下降。




    三、2018年私募重大事件



    事件一 ——资管新规出台,私募募资难


    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资管新规》。意味着大资管统一监管时代正式到来。资管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导致“银行理财+私募基金”、“保险资管+私募基金”、“非金融机构+私募基金”等运作模式遭遇巨大冲击。

    影响分析:资管新规的出台,对中小私募的募资影响较大,直接导致众多初创型私募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出现。而行业头部私募由于享有较多的行业资源,部分公司规模不降反升。而对于一级市场,VC/PE也有较大的影响,而随着市场行情的恶化,预期短期内难以改变。



    事件二 ——百亿私募几乎全部亏损


    2018年市场三大指数均出现大幅下跌,而在2017年表现耀眼的上证50,也未能幸免。机构扎堆的上证50,让不少的大私募机构出现不少的亏损。据数据统计,百亿规模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平均亏损超过15%。

    影响分析: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市场泥沙俱下,价值投资也难以逃脱。但是总体而言,投资看重的是长期的业绩,长期来看,百亿规模私募的业绩仍旧比较稳定。



    事件三 ——私募资产配置管理人落地


    8月29日,中基协发布消息称,自9月10日起,机构可申请私募资产配置基金管理人资格。即除了证券私募投资管理人、股权及创投私募投资管理人和其他投资管理人之外,新增了第四类管理人。

    影响分析:第四类管理人的诞生,意味着我国私募基金的类型更加多样化,且更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条件相对而言较为苛刻,满足条件的应该基本只有大的金融机构,短期内影响较小。



    事件四 ——外资私募进军中国步伐加快


    2018年,安中、元胜、桥水、毕盛、瀚亚、未来益财等6家外资机构登记成为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加上此前拿下私募牌照的10家外资机构,已有16家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除了瀚亚和未来益财之外,其余14家外资私募均已有产品备案,总数达到28只。

    影响分析: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资在中国市场布局。外资私募的入场,会丰富市场的策略类型和投资风格,也让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投资者可选择的产品也将更加多元化。



    事件五 ——私募备案升级,监管私募失联


    2018年,监管层对私募行业的监管进一步升级,采取了一系列动作应对行业诸多的乱象。12月7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须知》更新版发布,针对私募登记中的虚假出资、股权代持、股权架构不稳定、关联方从事冲突业务、集团化倾向等五大不合规问题做出规范。

    影响分析:强监管对规范私募的正常运作,净化行业乱象,消除隐藏的风险有积极意义。面对越来越多的私募失联事件,强监管不可缺失。



    事件六 ——股指期货再次松绑


    继2017年两次松绑之后,2018年12月,市场期待已久的股指期货“松绑”信息公布,主要股指期货品种的手续费、保证金均下调。

    影响分析:随着国际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风险管理需求增大,而且国内量化对冲基金对股指期货放开的需求愈加明显,连续多次大幅放开,有利于增加期货市场的流动性,修复贴水,降低对冲成本,促进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未来完全放开应该指日可待。




粤ICP备16097457号   版权所有:深圳市石浦投资有限公司